螺纹钢:短期调整风险仍存,中期关注政策落地情况
受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风险事件影响,海外金融市场大幅下挫,上周后3个交易日(3月15日—17日)黑色金属板块主要期货品种价格出现明显下跌。笔者认为,考虑到海外风险因素尚未完全释放,且国内继续出台经济强刺激政策的概率不大,短期螺纹钢价格调整风险依然存在,而中期则需关注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情况。
经济增长目标偏稳健
政策强刺激概率不大
始于2022年11月初的这波螺纹钢价格的强势反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稳增长政策对需求强预期的提振。不过,今年全国两会将2023年国内GDP增长目标定在了5%左右,处于市场预期值的下限,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由去年的“灵活适度”变为了“精准有力”,并删除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扩大新增信贷规模”。在两会闭幕之后召开的总理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则提到了“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不轻松,需要倍加努力”。因此,今年宏观政策的基调将更偏向谨慎,出台强刺激政策的概率并不是很大。笔者预计,M2(广义货币)增速可能前高后低,社会融资增速将维持在10.5%~12%的区间内,较2022年回升1个~2.5个百分点。
现实需求持续性存疑
投机性需求亦有所减弱
螺纹钢下游主要是房地产和基建,从已经公布的今年前两个月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基建投资保持12.18%的两位数增长,房地产主要指标降幅也有所收窄。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降幅仍在10%附近,销售和施工数据也延续负增长态势。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基础上增加了“防止无序扩张”的内容,这恰恰与2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中提到的“正确处理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关系”相呼应,同时亦表明了后续政府对房地产依然可能采取“拖而不举”的策略,上半年房地产很难对钢材需求产生正向作用。但下半年随着前期政策效果的显现,加之低基数影响,单月房地产用钢需求存在转正可能。
从全国两会释放出的信息来看,不论是上调财政赤字率,还是扩大政府专项债的规模,均反映出今年政策层面抓基建的决心还是比较大的。财政部在去年11月份就公布了今年可提前下达的地方专项债最高额度为2.19万亿元,占今年地方专项债额度的57%,提前下达的总额及占比均为近几年来新高。若考虑到去年第四季度受疫情影响部分基建项目延后至2023年开工,今年基建投资保持7%~8%增速的问题不大。根据历史上基建、房地产投资和螺纹钢价格的关系来看,螺纹钢价格与房地产投资相关性更高,这也支持了螺纹钢价格短期有调整风险的结论。
关注原料替代及限产政策
可能带来的成本端负反馈
今年开年之后,因钢厂利润恢复,钢材供应恢复速度较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月—2月份,我国生铁和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7.3%和5.6%,鉴于当下长流程钢厂螺纹钢生产仍有100元/吨~200元/吨的利润,电炉钢谷电亦有小幅盈利,所以钢材供应回升的趋势在短期内仍会延续。不过在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再次提到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所以今年粗钢产量平控政策大概率会延续。而去年同期粗钢产量基数较高的第二季度,则成为了进行粗钢产量压减最好的时间窗口。所以需要关注一旦经济形势有所好转,第二季度针对钢铁行业的供应限制政策是否有进一步收紧的可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型。从钢铁行业原料端来讲,用废钢替代铁矿石,是实现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大趋势。去年受疫情管控、物流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废钢加工量及钢厂到货量都处于历年来较低水平,这导致了粗钢产量的下降多由废钢贡献。2023年初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废钢供应量整体呈现出了回升趋势。截至3月18日当周(3月13日—18日),全国147家钢厂废钢周均到货量为35.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3.3%。且废钢相比铁水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在这种情况下,用废钢替代铁水可能会是今年的一个趋势。
不论是限产,还是原料替代,对钢厂利润都会是利多影响。但对于绝对价格而言,在目前需求恢复的持续性存疑的情况下,可能会因原料价格的下跌而产生利空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今年两会对宏观政策给出了一个偏稳健的基调,政府继续出台经济强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前期政策的落地见效及中长期发展的愿景依然值得期待。具体到螺纹钢市场而言,2022年11月份以来因强预期引发的价格上涨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不排除有阶段性调整的可能。但在今年第二季度后半期到第三季度,随着前期政策的落地起效,螺纹钢价格仍有上冲至去年6月份高点的可能。另外,考虑到第二季度可能有限产政策出台及受到原料替代因素影响,钢厂利润可能阶段性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