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回暖趋势明显,代表委员热议扩内需促消费
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消费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
记者采访调研发现,今年消费回暖趋势明显。那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接受采访的多位代表委员指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关键,建议顺应消费升级趋势,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
今年消费回暖趋势明显城市烟火气渐浓
“今年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强劲回暖。海南控股旗下酒店出租率同比增长10.45%,机场免税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1.2%。”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军平说,随着国家多重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制约消费回暖的因素逐步化解,2023年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回暖。
记者两会前在北京南锣鼓巷、西单,成都宽窄巷子、天府广场等商区采访时发现,不少餐厅门口排起了长队,夜经济恢复如常,城市烟火气渐浓。同时,来自滴滴出行的数据显示,1月7日至2月14日,滴滴网约车和出租车订单呼叫持续增长,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九成以上。
“春节以来,消费呈现复苏的势头。工厂机器正常运转、项目大干快干,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整体性好转,消费指标也将回到正常的增长区间。
全国人大代表、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建明表示,元旦、春节假期国内消费回暖态势明显,餐饮、旅游、娱乐等市场活跃度明显提高,经济景气度逐步上升。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今年我国消费有望呈现逐步恢复的态势。
恢复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是关键
居民消费能力与其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多位代表委员表示,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应与就业政策、民生保障政策协调发力。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稳就业、促增收。”全国政协委员、煌上煌集团董事长褚浚说,我国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面拓展就业渠道;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城市工薪阶层和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建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就业保障-企业产能增加-居民收入保障-消费能力增强”的良性循环。
“扩大消费的核心在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就业预期。”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建议,一方面提升我国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全面促进就业,针对出现的一些新型失业,采取针对性举措,全面加强就业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认为,持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提振消费者信心的一个关键方面。建议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养老、就医、教育等方面需求。
满足消费升级需求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
代表委员们建议,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释放消费潜力。
云消费、“智慧﹢”消费、网络直播营销等消费新形式,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器。民进中央提案建议及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保障新业态和新消费形式的健康发展,增强市场活力。
“社区团购、外卖、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方式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新模式、新习惯。”褚浚说。
他建议,一方面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促进智能零售、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模式健康发展,支持批发零售企业举办线上促销活动,有效推动数字经济与消费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丰富消费场景,积极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推进智慧商圈、绿色商场、智慧商店建设,扩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消费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增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增强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熊建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