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困境重重,该如何突围?
建筑行业困境重重,该如何突围?
文|杨宝明 鲁班咨询 首席顾问
目前中国建筑业的竞争及经营环境都已发生巨大改变,面对新形式及市场环境,建筑企业如何寻找突围之道?
建筑业这些年增长太迅猛了,这些粗放、简单的盈利模式及商业模式还有效,然而到了2015年这样的一个时点,我们确实需要看看目前行业的背景,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通过对行业形势与新的市场环境全盘清晰了解的基础上,方能寻找突围之道。
行业形势不容乐观
形势一:建筑业进入低速新常态
不论是建筑业,还是宏观经济,现在新常态最大的特点是低速增长,GDP的增长从2014年的7.4%到2015年一季度的7.0%,并且还在往下降。建筑业这几年的增速曲线,也是悬崖式的往下跌,高的时候在20~30%之间,我们几千年的行业维持了十多年的互联网增长水平,这是难以想象的,只有中国才会出现建筑业奇迹。过去建筑业的发展,更多是享受了宏观经济的红利,现在开始往下掉了,2015年一季度,掉到了10.1%的增幅,但对这个数据我依然保持怀疑,实际应该是个位数的增长更合理,上一年度上市建筑企业的这些指标,跟整个整体建筑业是差不多的,是9.5%,上市建筑企业是最好的一批企业,增长是10个百分点以下,相对来讲数据是比较可靠的,所以这是大体的水平。
形势二:房地产危机,多年预警
房地产,这是很明显的,在快速的下滑,开工面积下降到两位数,-10.7%,对于房地产行业我前些年写过很多的文章,提醒建筑企业家注意小心房地产对建筑业的影响。前些年我跟建筑企业家交流的时候,大家都很乐观,中国的房地产一定行,中国政府一定不会让房地产跨掉,这种观点是没有逻辑性的。各位,一个政府如果有能力将经济规律一直玩弄于鼓掌之上,这是不可能的,政府有能力一个来回、两个来回、三个来回去控制市场没有问题,但第四个、第五个,一定不可能无限的循环下去。现在房地产刺激政策不好了,现在权重作用更大的是市场的供求关系,所以房地产可能是一个机会,但是千万别把它当作战略,作为建筑企业家一定要清楚,这是机会还是战略。前些年,建筑业把房地产当作战略,大家可以考虑下,危机来的时候谁先倒下?万科和万达都要抱团取暖,而建筑企业,你的资金实力,你的产品能力,你的营销能力比得过万科和万达?凭什么你先活下去?一定是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先倒下!
形势三:钱荒来临
业主支付困难:2015将带倒一批,业主的支付困难影响了一大批建筑企业,温州中城建设被拍卖、飞耀控股债务缠身、中达建设资产重组、华通路桥“借旧还新”等等……无非是自己的融资太难。
新政频出,市场环境酝酿变革力推PPP。近期,多部委力推PPP,让建筑企业的资金来源更加麻烦。现在很多企业对PPP很热心,很有激情,个人观点是比较冷淡的,我们建筑企业最优秀、最好的商业模式是订单模式,你给我钱,我给你造,我卖的是技术、管理和劳务,而不是投资。而PPP整个项目的本身,最大的一块是投资管理,与施工行业相关性比较少,施工在里面占据的权重,重要性是很小的一块。
项目的承办是政府政策、法务关系的处理等这些市场的判定,跟施工的关系是很小的,反而有少许的特大型企业,对于巨额筹资难度不大的企业来说,可能可以尝试,但大多数的施工企业行吗?我认为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战略做好,品牌做好,这种订单模式的商业机会还很多,PPP不是我们的菜。
力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我本人还是非常看好这个作用的,对于建筑业的转型推进有巨大的价值,建筑企业今后要更加重视市场的力量。
整个建筑业一直以来行政化、计划性比较强,影响行业发展的速度,我本人的观点,我有一个许可证,为什么要靠政府来指定你资质的实力?政府最近也在反挂靠,反非法经营。但是资质的管理是有漏洞的,比如一个包工头,挂一个特级就是特级企业,挂一级就是一级企业,这是很搞笑的事情,而在“申特”上,大量的一级企业花费了大量的资源。
真正有作为的企业家应该要转变思路,应该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内在的能力、品牌的建设上,做正确的事情上,而不是追求资质战。因为你已经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了,多你一家不多,少你一家不少,已经不是优势的战略。这给很多地区项目的承包制,带来一些困难,这个我们要调整项目的管理模式。力推BIM。这个政策是好的,能够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管理支撑的一种技术,政府推动对我们企业的引导有一个很好方向。力推工业化。工业化怎么看?我个人认为,工业化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工业化对一个企业的整体能力要求太高,工业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供应链体系,这不是我们一般的企业所能够承受的,所以我个人看的比较淡。
所以我的观点是,在整个建筑行业中,你要清楚你在什么位置,这个很关键。如整套体系的重构挑战非常大的,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可以尝试一下,小的企业应该是做好配套,而不是搞体系。
营改增会尽快落地。建筑业的营改增,成为全行业最后落地的行业之一,盛传11%的税率,将在短期内给建筑业提出很多的要求,且增加很多额外的负担。
在竞争上,经营环境上也有很大不同,中央强力反腐,截至到4月23日,特级资质从264家现在上升到313家,所以现在的施工企在现在行业整体形势和新的政策条件下,市场环境与之前已经大不相同。业是被重重包围。
如何从上万家的竞争企业中打出自己的品牌,让客户主动选择我们,这需要一套理论方法和工具实施。在“十一五”的时候,我们住建部出台特级资质的新政策,目的就是要把264家特级压到50家以下,有的是挑明了话讲,反而企业数量更多了,所以我们发现用行政的方法来处理竞争的问题,一定是失败的,我们现在的企业家这方面要放宽一些,我们要找到一些更有效的方法,用品牌、用战略的定位思想解决定位的问题。
——本文节选自《突破重围——中国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第一期总裁论坛杨宝明博士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