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出国门”东部地区钢贸商寻觅新大陆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4-09-03 15:49:17 点击次数:1545
“走西口”、“出国门”
东部地区钢贸商寻觅新大陆
---- 访上海市钢贸商会副会长、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
东部地区钢贸商寻觅新大陆
---- 访上海市钢贸商会副会长、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
《 中国冶金报》记者: 翟梓然
在新常态下,以上海为典型的东部地区部分钢贸商向周边城市扩散,甚至迁移至西部地区和国外的现象在今天已不占少数。为此,正如上海钢贸商会副会长任庆平所说:“在工业化向第三产业信息化逐渐转移的今天,上海钢铁需求量减少,许多钢贸商外移,上海地区的贸易集散度也在逐步下降。”
市场倒逼钢贸商转移
据了解,如今上海地区的钢贸商与最鼎盛时期相比,减少数目已超过50%。在上海的钢材贸易商中,80%的钢贸商在缩减规模、减少钢厂代理量、并通过变更办公地点和削减人员等方式降低成本,部分企业名存实亡。而“剩下”来的钢贸商部分开始转移至周边地区,跟着工程走。
上海某位钢贸商为方便向周边城市输送钢材,在周边城市开设分公司。据该钢贸商分析,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量较大,现在公司多以做工程为主,为房地产开发工程输送H型钢。据一位经营钢结构的钢贸商说,上海地区从H型钢的发展来说,需求量已大幅减少,在城市化、工业化向第三产业信息化发展后,上海钢结构制造业已经逐步外移,并且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渐减少,对H型钢的需求出现严重的衰减现象。因此,有部分钢贸商直接选择迁移,避开上海地区日趋饱和的钢材市场,到周边地区供应钢材,获取微薄利润。
在整个钢铁业形势不乐观、钢价跌跌不休、中东部需求相对饱和的背景下,“向西走”,似乎成了钢贸业发展的“潮流”。据了解,不少东部钢贸老板频频西去考察市场,貌似钢贸业“西部掘金潮”即将上演。
说到为何迁移至西边,某位钢贸商分析道,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加快构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西部大开发已经进入冲刺阶段,西部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重点项目增多,带动区域产业链发展完善,钢铁行业也将受益于区域开发带来的钢铁需求增长。不仅如此,从区域的发展潜力来看,由于新疆国土面积最大、已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较少,长期发展潜力较大,因此,西部交通基建的规模也很大、增速较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拉动钢材的需求,而相对于西部地区较为乐观的钢材市场,东部地区钢材市场却趋于饱和,因此诸多钢贸商积极采取措施,随着当地的工程建设迁移至西部地区发展。
据有关统计,两年来西部地区的钢材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消费仍将以建筑用材为主,但板材和管材的消费比例将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业内人士分析,整个西部地区在钢材消费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消费结构将保持多层、多样性,同时追求高质量。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虽说众多钢贸商已经吹响了“向西进军”的战斗号角,把销售重点西移、西去掘金已经成了一些商家的战略目标。不过,商家要打赢“进军西部”这场战役并非易事。
“前年,我们都将重点转向西部了,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西部并不是一块未开垦的‘肥田’。”一位钢贸商告诉笔者,“此外,国家对西部建设的投资没预期的美好,西部市场需求也没想象的那么大。”
另一位为建筑工地供货的钢贸商也深有感触。“没来新疆前,觉得西部市场需求量旺盛,来了之后便后悔了。这儿市场也很疲软,价格也上不去,也存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等现象,关键是这儿人生地不熟,生意很难做。”这位钢贸商向笔者抱怨道。
一位熟知钢铁行业的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以前我国的钢铁企业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因此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就从这些地方运输钢铁到西部,运输成本无疑削弱了钢铁企业的利润,再加上产能过剩的常态已经蔓延到新疆当地,新疆也出现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导致市场价格回落,已经不具备价格优势。因此,钢贸商“西进”不见得那般“如鱼得水”。
据了解,部分已迁移至西部地区的钢贸商反映西部市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经销方式,比如,新疆地区对钢材资源的出处很挑剔,基建项目基本上只认八钢和酒钢这些牌子,小钢厂的资源很难销售。据当地的贸易商透露,截至目前,仅新疆就已经云集了超过20家大型钢企,其中不乏有像宝钢、首钢、山钢、八钢这样的大腕。众多钢铁企业的组团“入疆”,也使得押宝新疆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显得扑朔迷离,而西进的商家如若不了解这些,可能会处处碰壁。可见,钢贸商迁移至西部地区前也要摸清当地情况,根据自身情况三思而后行。
迁出国门另辟他路
钢贸商迁移至周边城镇或是西部地区,当地市场的疲软虽相对东部地区有所缓解,但终究难逃国内钢材市场的高压。因此,开拓国外市场的钢贸商也大有人在。
据了解,部分钢贸商迫于国内钢材市场趋于饱和的压力,将钢材市场发展到了较为落后的亚非拉国家。而亚非拉国家因生产力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对钢铁的需求量自然高于国内,我国的钢贸商迁至他国发展钢贸,一来避免了国内钢材市场疲软的压力,二来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谓是一举两得。
据悉,越南有超过60%的钢铁产品依赖进口,大部分来自中国。事实上,近几年国内外钢贸商愈发青睐越南,陆续在越南投资兴建钢厂。前两年,中国在越南太平省投资的独资企业———越南胜利特种钢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年轧钢能力达60万吨。该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5300万美元,经过2年多的施工,现已可向市场投放工业和民用建筑钢材产品。除了越南以外,非洲国家也是国内钢贸商投资建厂的热门选择,上海也有某钢贸商选择在非洲贫困国家建立钢厂,据悉该厂已开始投产二期、三期的工程建设,势力范围在逐渐扩大。
近到迁移至周边和西部地区,远到迁移出国,这都是东部地区钢贸商面对工业化向第三产业及信息化转移的应对之策。在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增速已经放缓,国内大部分地区对钢材的需求日趋减少,那么对于钢贸集中地之一的东部地区探索“新大陆”似乎成了钢贸商的生存之道。对于钢厂和贸易企业来说,如何在迁移中赢得一杯羹,将是对企业布局能力、配送机制和结构调整的一次大考验。
市场倒逼钢贸商转移
据了解,如今上海地区的钢贸商与最鼎盛时期相比,减少数目已超过50%。在上海的钢材贸易商中,80%的钢贸商在缩减规模、减少钢厂代理量、并通过变更办公地点和削减人员等方式降低成本,部分企业名存实亡。而“剩下”来的钢贸商部分开始转移至周边地区,跟着工程走。
上海某位钢贸商为方便向周边城市输送钢材,在周边城市开设分公司。据该钢贸商分析,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量较大,现在公司多以做工程为主,为房地产开发工程输送H型钢。据一位经营钢结构的钢贸商说,上海地区从H型钢的发展来说,需求量已大幅减少,在城市化、工业化向第三产业信息化发展后,上海钢结构制造业已经逐步外移,并且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渐减少,对H型钢的需求出现严重的衰减现象。因此,有部分钢贸商直接选择迁移,避开上海地区日趋饱和的钢材市场,到周边地区供应钢材,获取微薄利润。
在整个钢铁业形势不乐观、钢价跌跌不休、中东部需求相对饱和的背景下,“向西走”,似乎成了钢贸业发展的“潮流”。据了解,不少东部钢贸老板频频西去考察市场,貌似钢贸业“西部掘金潮”即将上演。
说到为何迁移至西边,某位钢贸商分析道,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加快构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西部大开发已经进入冲刺阶段,西部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重点项目增多,带动区域产业链发展完善,钢铁行业也将受益于区域开发带来的钢铁需求增长。不仅如此,从区域的发展潜力来看,由于新疆国土面积最大、已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较少,长期发展潜力较大,因此,西部交通基建的规模也很大、增速较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拉动钢材的需求,而相对于西部地区较为乐观的钢材市场,东部地区钢材市场却趋于饱和,因此诸多钢贸商积极采取措施,随着当地的工程建设迁移至西部地区发展。
据有关统计,两年来西部地区的钢材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消费仍将以建筑用材为主,但板材和管材的消费比例将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业内人士分析,整个西部地区在钢材消费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消费结构将保持多层、多样性,同时追求高质量。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虽说众多钢贸商已经吹响了“向西进军”的战斗号角,把销售重点西移、西去掘金已经成了一些商家的战略目标。不过,商家要打赢“进军西部”这场战役并非易事。
“前年,我们都将重点转向西部了,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西部并不是一块未开垦的‘肥田’。”一位钢贸商告诉笔者,“此外,国家对西部建设的投资没预期的美好,西部市场需求也没想象的那么大。”
另一位为建筑工地供货的钢贸商也深有感触。“没来新疆前,觉得西部市场需求量旺盛,来了之后便后悔了。这儿市场也很疲软,价格也上不去,也存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等现象,关键是这儿人生地不熟,生意很难做。”这位钢贸商向笔者抱怨道。
一位熟知钢铁行业的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以前我国的钢铁企业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因此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就从这些地方运输钢铁到西部,运输成本无疑削弱了钢铁企业的利润,再加上产能过剩的常态已经蔓延到新疆当地,新疆也出现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导致市场价格回落,已经不具备价格优势。因此,钢贸商“西进”不见得那般“如鱼得水”。
据了解,部分已迁移至西部地区的钢贸商反映西部市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经销方式,比如,新疆地区对钢材资源的出处很挑剔,基建项目基本上只认八钢和酒钢这些牌子,小钢厂的资源很难销售。据当地的贸易商透露,截至目前,仅新疆就已经云集了超过20家大型钢企,其中不乏有像宝钢、首钢、山钢、八钢这样的大腕。众多钢铁企业的组团“入疆”,也使得押宝新疆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显得扑朔迷离,而西进的商家如若不了解这些,可能会处处碰壁。可见,钢贸商迁移至西部地区前也要摸清当地情况,根据自身情况三思而后行。
迁出国门另辟他路
钢贸商迁移至周边城镇或是西部地区,当地市场的疲软虽相对东部地区有所缓解,但终究难逃国内钢材市场的高压。因此,开拓国外市场的钢贸商也大有人在。
据了解,部分钢贸商迫于国内钢材市场趋于饱和的压力,将钢材市场发展到了较为落后的亚非拉国家。而亚非拉国家因生产力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对钢铁的需求量自然高于国内,我国的钢贸商迁至他国发展钢贸,一来避免了国内钢材市场疲软的压力,二来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谓是一举两得。
据悉,越南有超过60%的钢铁产品依赖进口,大部分来自中国。事实上,近几年国内外钢贸商愈发青睐越南,陆续在越南投资兴建钢厂。前两年,中国在越南太平省投资的独资企业———越南胜利特种钢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年轧钢能力达60万吨。该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5300万美元,经过2年多的施工,现已可向市场投放工业和民用建筑钢材产品。除了越南以外,非洲国家也是国内钢贸商投资建厂的热门选择,上海也有某钢贸商选择在非洲贫困国家建立钢厂,据悉该厂已开始投产二期、三期的工程建设,势力范围在逐渐扩大。
近到迁移至周边和西部地区,远到迁移出国,这都是东部地区钢贸商面对工业化向第三产业及信息化转移的应对之策。在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增速已经放缓,国内大部分地区对钢材的需求日趋减少,那么对于钢贸集中地之一的东部地区探索“新大陆”似乎成了钢贸商的生存之道。对于钢厂和贸易企业来说,如何在迁移中赢得一杯羹,将是对企业布局能力、配送机制和结构调整的一次大考验。